汽车销量持续上行,不断符合或超市场预期,体现基本面的强韧性。受市场悲观情绪影响,汽车板块经历约3个月大幅调整,呈现与基本面严重背离状态。究其主因,系市场担心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下降后带来与估值双杀。当下板块估值已处于历史区间的底部状态,部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处于严重超跌的状态。
我们认为,短期板块或仍处于底部震荡蓄势阶段,多细分龙头性价比凸显,体现出较好的中长期布局机会。主赛道产业链中,我们仍首推锂电池,建议着重关注上游锂、三元正极及前驱体、隔膜等细分环节。
重视“新技术”的布局机会:随着电动化纵深演进,渗透率持续攀升,产业逐步推进至成长中期,未来电动化体现出较强α属性,β趋弱。基于此,我们大家都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成长行业中寻找未来具有相对β属性的新技术。
例如1)整车环节:智能化处于行业成长初期,逐步迈向智能电动化的新阶段,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高压快充等方向将持续存溢价。 2)电池环节:4580电池、麒麟电池等技术的升级迭代,产业链上的龙头有望实现业绩与估值双升。同时在碳酸锂价格高企将驱动下,钠电池、钒电池以及远期燃料电池的产业链的高速推进,未来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3)材料端:着重关注复合铜箔,SiC,高压/高速线束,PVP 分散剂、LiTFSI 电池辅材等环节的布局机会。
太平洋证券:新能源已从整体性行情进入结构性行情!关注储能、新技术、海上风电
新能源已从整体性行情进入结构性行情,需要预期低的时候布局后面的重点板块:储能(重视钠电池的突破)、新技术(重视光伏电池新技术)、海上风电等。
光伏产业链重核心观点:1)供需紧张+新技术突破,光伏电池环节优势企业的盈利有望持续超预期。2)短期光伏电池TOPCon 仍是重点,10 月加大重视BC 系列。3)后周期方向:EVA 树脂供应偏紧、POE树脂供应或将进入短缺期,看好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的企业。
风电产业链重核心观点:调整中加大海风的布局:1)汕头谋划推动60GW 海上风电开发,打造新能源全产业链集群,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2)天津首个“双十”海风项目获得核准,深远海风电开发进程正在加速。
电动车与储能产业链核心观点:1)全世界电动车9 月数据转好,核心成长逐步到了布局时间点: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恩捷股份、璞泰来等。2)碳酸锂价格高点滞后硅料半年左右,还有一波上涨的趋势。3)长期布局中国优势领先技术:钠电池(从0 到1 的产能释放有望持续落地)、46体系等。
新能源车销量持续景气,市场主要分歧在于明年销量增速。其中比亚迪9 月销量21.1 万辆,环比继续增长15%;埃安9 月首次突破了3 万辆,环比上涨11%;理想和蔚来销量回归到万辆以上,环比均有所上涨。进入四季度国内单月销量将突破70万辆,前三季度450 万辆,四季度超200 万辆,全年达到650-700 万辆;但大家担忧仍在一季度(一季度销量奠定明年是否高增),担心一季度环比大幅度地下跌,因此市场持等待态度。
锂电中游板块前期市场担忧明年增速,但股价短期调整后当前估值已完全能匹配明年增速,此外中游公司业绩确定性高、技术变化(催化)多,当前配置角度具有较高赔率和性价比;方向上建议关注两条主线,一是高业绩确定性、低估值的材料头部公司,二是关注有边际变化、隐含估值较低的公司。综上,建议关注宁德时代、鹏辉能源、当升科技、华友钴业、恩捷股份等。
光伏:国内市场需求边际改善,我们大家可以从光伏组件的排产和双玻组件的占比中获得证据,进入9 月份双玻组件的占比有明显的提升,10 月份这个趋势逐步加强,我们预计2022 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达到90GW,海外需求保持旺盛,在俄乌冲突的局势下,光伏是较快的解决能源短缺的办法,我们预计2022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有望超过250GW;产业链上,所有的环节产能扩张继续,但供需相对紧张的环节价格比较强势甚至有所涨价,比如硅料和电池,其中电池的价格有所上涨;技术上,龙头厂商积极推动TOPCon 电池产能的扩张,推进硅片的薄片化进展,通过技术的进步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也带动设备和材料的变化,比如电池设备和金刚线等;而随着产能的扩张和技术的进步,高纯石英砂和POE粒子供应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高纯石英砂的短缺预计将会带来合成石英应用的推进;逆变器随着光伏的增长和储能的加速依然保持比较高的景气度。建议着重关注光伏组件、逆变器、硅料、胶膜和设备等环节。
风电:三季度风机出货没有到达预期,我们大家都认为主要系受到项目推进节奏和部分零部件供应不足的影响,预计后续将随着产业链逐步完善和部分轴承等零部件国产化推进而逐步改善。随着风电大兆瓦加速升级、大基地项目建设加快和风机整体降价,陆上风电装机有望迎来快速回升,陆上风电设施开发商的收益率有望明显修复,预计全年整体陆风装机量有望达50GW;2022 年以来陆风/海风招标持续超预期,1-9 月国内风电招标量超80GW,我们预计全年招标有望接近100GW,为后续新增装机提供了丰厚的项目储备。在国内风机厂商技术升级、性价比优势大幅度的提高的背景下,预计2022 年风机出口规模有望加速增长。另外,风机价格下降的大背景下,我们提议关注风机降本产业链,这中间还包括部分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因为降本增加的零部件等。
从短期博弈角度来看,1)锂电:2022年电动车维持高景气度从而拉动锂电池需求。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博弈以及利润分配需要持续关注。推荐电池龙头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等;材料环节把握2条主线:海外拓展新客户,推荐当升科技、中伟股份、贝特瑞等;供需偏紧议价能力强,推荐恩捷股份、天奈科技、德方纳米、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等;
2)风电:招标量创新高,推荐明阳智能、东方电缆、大金重工等;3)光伏:地理政治学以及大宗商品涨价,新能源价值凸显。硅料下跌周期即将开启,电池环节有望成为最大受益方。组件价格实现下移将触发增量需求,利好全行业。建议把握“新技术、逆变器、辅材”3条主线,推荐隆基绿能、晶澳科技、阳光电源、晶科能源、通威股份、中信博等。
从长期价值角度来看,1)储能:能源转型的关键一环,推荐派能科技、禾迈股份等;2)电网:“稳增长”拉动电力新基建,电网数字化转型将深度拥抱新技术、新模式。关注信息化自动化领域龙头国电南瑞、许继电气等。
我们认为,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深入,风电、光伏装机量规模逐步扩大带来储能领域景气度攀升,欧洲市场高电价推动户用储能迅速增加,储能市场空间有望超预期。我们看好:1)电池:储能系统装机规模的迅速增加将直接推动锂电池需求提升,以及钠电池、钒电池等技术发展以及应用,具备性能成本优势、销售渠道和技术实力的企业有望受益;
2)逆变器:PCS 与光伏逆变器技术同源性强,且用户侧储能与户用逆变器销售经营渠道较为一致,逆变器技术领先和具备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受益;
3)储能系统集成:储能系统集成看重集成商的集成效率、成本控制以及对零部件和下游应用的理解,在系统优化、效率管理、成本管控以及应用经验具备竞争优势的供应商有望在储能市场规模扩大中受益。
4)高压级联:国内风光配储政策力度加强,大容量储能项目有望加速建设,高压级联技术有望迎来机遇。
5)海外储能:欧洲能源紧张,需求加大带来供需错配机遇,海外户用以及工商业储能环节将受益增长。受益标的:智光电气、金盘科技、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科士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国轩高科、派能科技等。
根据中汽协数据,8月燃料电池汽车销量达到255辆,同比增长5.7倍,1-8月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888辆,同比增长1.6倍。多地继续积极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出台鼓励氢能发展政策,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9月底80辆上汽大通MAXUS MIFA七座MPV将以虹桥机场为中心开展运营,上海石油青卫油氢合建站将助力加氢环节,3-5分钟即可加满6.4kg高压氢瓶,续航里程达到605公里,上海市成为中国首批常态化运营燃料电池网约车落地的城市,标志着我国氢能商业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有望持续高增。
随着我国氢能示范推广进程的顺利推进,多地氢能产业项目落地实施,燃料电池汽车订单签订数量一直增长,产业化进程逐步深入。在规模不断的提高和技术迭代的背景下,氢能产业链的核心制造环节-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的成本有望逐步降低,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打开下游整车的需求空间。中长期角度看,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大,上中下游有望走出多个龙头领军企业,建议关注氢能产业布局完善、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机会。
东亚前海证券:光伏装机需求高增长确定性较强 风电行业前景广阔!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光伏:从长时间维度来看,在“双碳”以及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0%左右目标明确的背景下,叠加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行,经济性不断的提高,光伏装机需求高增长确定性较强。相关标的:1)供需格局紧俏,盈利能力有望延续高位的硅料龙头通威股份、大全能源;2)组件一体化龙头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3)受益于光伏+储能双轮驱动的逆变器龙头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4)受益于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的光伏玻璃双寡头福莱特、信义光能;5)受制于原材料短期供应瓶颈及市场需求有限,供需格局相对较紧俏的EVA胶膜环节龙头福斯特、海优新材;6)受益于分布式光伏占比提升的正泰电器、晶科科技。
风电:从短期来看,进入2022年,风电产业密集扩产,扩张步伐匆匆,风机大型化趋势显著,产业整体成本有望继续下降,风电景气度有望提升。从中长期看,风电是实现“碳中和”的能源替代形式之一,风电行业前景广阔,具备长期成长空间。同时,海上风电是解决东部沿海地区发电不足与用电负荷之间的矛盾的关键。具备成本优势与技术核心竞争力相关标的:大金重工、天顺风能、天能重工、日月股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中材科技、金雷股份等。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