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标准的引领下,浙江制造正从“小商品、大市场”迈入“高端商品、品牌市场”新轨道。
标准是制造业的制高点,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就占据了制造的制高点。人们对“德国制造”、“美国制造”、“瑞士制造”津津乐道,看重的就是产品背后的标准。
一流的“浙江制造”,需要一流的标准。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经验,浙江探索建立以“区域品牌、先进标准、市场认证、国际认同”为核心的“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制度体系,通过先进的制造标准、严格的市场认证、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良好的信誉度,推动本土制造实现高品质、高水平发展。
201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浙江制造”标准体系,真正开始启动认证“浙江制造”,将“浙江制造”打造成为具有严格认证标准、瞄准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的品牌标识。
管理标准,是针对企业成为品牌设置的门槛,对企业的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产业协同性、社会责任和品牌卓越性等都有严格要求。对应管理标准,制定了《“浙江制造”评价规范》。
产品标准,是针对具体产品类别进行设定,要求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高于国家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产品标准的制定着眼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体现从生产设计到安装售后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省质监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浙江制造”标准力争实现企业管理上的水准、产品设计制造、优质服务保障最优化。
为进一步推动标准制定,今年4月,“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促进会正式成立。促进会由一批行业领先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测和认证机构组成,每年将推动制定不少于100项“浙江制造”标准。
4月29日,浙江发布首批“浙江制造”重点培育产品目录及首批“浙江制造”产品质量标准编制计划。标准编制计划的产业重点聚焦节能环保、交通设备、智能制造装备、通用装备及零部件、特色装备及零部件、新材料、消费品及时尚产品、民间传统文化产品、医药化工等9大领域,涉及53个产品。其中既包括机器人与数字化装备、光电摄像模组等智能制造装备,又涵盖汽车滤清器、环保制冷器等我省优势传统产业,张小泉剪刀等浙江民间传统文化产品也被囊括其中。
“我们在全省制造业中选出最好的产品,促进会邀请社会组织、企业一起参与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是完全市场化的过程。”“浙江制造”品牌促进会理事长舒英钢说。
据悉,“十三五”时期,全省将研制500个左右的“浙江制造”产品质量标准,推动1万家左右的企业实施“浙江制造”标准。
在入选“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的“中国小型泵业名城”——温岭,通过对标达标,新界泵业完成产品质量改善17项,发表精益成果400余项;利欧股份重组优化质量管理系统,整机装配一次性合格率提升了20%;大元泵业执行“浙江制造”标准后,屏蔽泵产品打入航天高端市场。
推动行业质量提升的力量,是浙江大力实施“浙江制造”标准引领工程,找出每个行业的“第一”和“唯一”,制定标准,促使同行制造企业主动对标,找差距、补短板。
一批优秀的行业标杆企业成为“制标者”,他们把先进的行业管理和产品要求写进“浙江标准”,引领行业提质增效升级。
雅戈尔集团成为衬衫标准的制定者。他们的“全棉免熨烫衬衫”凝聚了8项发明专利,免烫等级远高于国家标准,品质比肩国际大牌。
浙江天通控股公司根据最新研发技术成果,制定了“PQ型磁芯”的浙江标准。去年8月,该公司受邀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成功将“PQ型磁芯”的“浙江标准”上升为中国标准乃至世界标准,实现了中国在软磁铁氧体领域国际化标准方面零的突破。
位于湖州的“世友”和“久盛”是国内著名的两家地板企业。去年,这两家企业联合省木业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共同制定“原木地板”和“实木复合地板”两个“浙江制造”产品质量标准。在标准条文中,两家企业对国家标准没有涉及到的木地板榫槽拼接缝隙,限制了条件,将其控制在0.15毫米以内;对地板重金属指标、阻燃指标等国家标准里没有的环保要求,也作出严格规定。
在标准的引领和限制下,南浔原木地板品质不断的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对照标准,浙江企业大力开展质量比对、质量攻关,改进工艺,改造产品,争夺代表高标准、高品质的“浙江制造”品牌。
对此,浙江设计了严格规范的“浙江制造”认证模式。成立“浙江制造”认证联盟,引进国内外高信誉认证机构开展认证。经企业自主申报、第三方认证、社会采信等环节,企业的相关这类的产品才可以获得“浙江制造”“品”字标志。此外,还建立认证机构连带责任制度,第三方认证机构与生产者、销售者一同承担连带责任等措施,确保“浙江制造”认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今年3月,浙江还运用认证这个“世界语言”,与美国UL、德国TUV等5家国际知名认证机构实现了国际合作互认。企业通过一次“浙江制造”认证,可获两张证书,助力“品”字标企业更好走出去。
据悉,获得“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可享受融资支持、优先列入上市后备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等政策扶持。
“标准就是话语权。”带领企业制定先进标准,占领标准高地,浙江提出,到2020年,要力争培育10家为主制定国际标准、在国际市场有主导作用的领军企业,培育100家为主制定国家标准、在国内市场有话语权的龙头企业。
支持企业使用先进技术标准,推动更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隐形冠军参与标准制定,鼓励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参与标准化活动……各地都在积极布局。
金华出台政策,对获得“浙江制造”品牌认证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对主导和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并发布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和10万元奖励。
绍兴优先推荐“浙江制造”品牌企业及企业质量管理团队、个人参评政府质量奖;在政府采购、政府性投资及补助、国有企业投资项目中优先采购“浙江制造”产品;“浙江制造”品牌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可享受促进外经贸发展的有关政策扶持。
温州提出,打造标准助企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孵化基地项目,帮扶企业提高标准质量和标准制修订水平。此外,筹建温州市标准化专家库,提高温州标准化工作上的能力和标准技术水平,促进标准化成果转化,构建形成“大标准”的工作格局。
浙江在对“浙江标准”扩面提标的同时,还联动推进标准改革。省政府日前向国务院提出申请,争取成为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根据计划,将成立浙江省标准化委员会,着力破除与标准化不相适应的行业壁垒、部门分割、政策约束问题,加快建立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浙江标准”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催生了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制造业领域,“标准化+”、“互联网+”、“机器人+”的联动推进,发挥出引领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叠加效应。
在“五金之都”永康,当地企业智能新品迭出,五金产业焕然一新。生产小家电的超人集团,将信息技术融合到产业链各环节,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私人定制”个性家电,近年来销售额每年增长15%以上。
通过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浙江制造企业的管理上的水准日益提高。今年4月,嘉兴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凭借成熟的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斩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实现国内压缩机行业中国质量奖奖项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