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配一把办公室的钥匙,然而,在周口城区街头寻找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没找到修锁配钥匙的地方,这个小小的“心愿”一直放在记者心头。
拉链坏了在哪换新,衣服破了找谁缝补,钥匙到哪里能配……市民居家过日子,难免遇到此类小问题。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的提升,居民身边的时尚商店、文艺小铺慢慢的变多,“小修小补”商业形态却越来越少。
2月26日上午是个阳光温暖的周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记者终于在六一路与交通路交叉口处找到了一家名为“老兵修锁”的修锁店,并如愿配好了钥匙。
小店线平方米的小屋内挂满了各种锁具和钥匙,最显眼的地方摆放着一个“光荣之家”的光荣牌显露出老板是个的身份。说明来意后,短短两分钟的时间内,一把配好的钥匙就放在记者的面前。
交谈中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修锁老板名叫孙高升,项城市人,是一个有着16年军龄的退伍老兵。他1999年12月份入伍,在部队干了十几年的军械技师。服役期间,他先后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员军区装备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并荣立三等功多次。
2015年12月退伍后,他选择回自主乡创业,几经摸爬滚打后又干起了修修补补的“老本行”。2020年5月,疫情刚有好转,他便来到周口租下了这个店面开了家修锁店。
“说实话真赚不了多少钱,但我一直在默默坚持做这个事情。”孙高升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慢慢地提高了,修锁、配锁之类的小事很多人都嫌繁琐,坏了就直接换新的,很少有人去维修,配钥匙这样的“小活”更少了,所以,像这种“小修小补”行业现在是慢慢的变少了。
城市再大也是一砖一瓦地建,生活再好也要一针一线地过。修鞋、配钥匙、换拉链事儿虽小,却是城市生活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与居民生活的温馨度和幸福感息息相关,同样检验城市为民服务的人性化理念。
记者了解到,日前,商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部署了积极地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工作,其中,明确提到“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事实上,早在2021年,商务部等12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在居民步行15分钟左右范围内,建设能够完全满足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的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其中包含满足居民修鞋、修自行车、配钥匙、改衣服等需求的便民服务。
“小”事又一次引发“大”关注,首先因为其中藏着人们的刚需。对此,孙高升最有发言权,他认为,“小修小补”涉及的配钥匙、改裤腿等服务,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管理的规范,提供“小修小补”的摊位却因为付不起店租、有碍市容等原因,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甚至悄然消失。
然而,“小修小补”的需求依旧存在。尤其是对于老年群体而言,“缝缝补补又三年”不仅是生活所需,还包含着物尽其用、厉行节约的朴素传统。面对“小修小补”之处慢慢的变少、越来越偏的状况,老年人还会打听寻找,年轻人因精力有限,大多秉持“坏了就扔”的生活理念。
让“小修小补”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同样是周口这座新兴中原港城的一道民生课题。采访中市民们一致认为,城市加速发展与保留便民服务并不矛盾,整洁有范儿的环境与接地气的服务都是美好生活的需要,很多小服务从业者和居民应该像好邻居一样,如此,才能让城市生活增添了几分市井烟火气。
“如果有可能,我会一直在周口坚持到底,一个电话,随叫随到。”离开老兵孙高升的修锁店时,他递给记者一张名片,并表示,愿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广大市民服务好,他愿意为每个有需要的人换上一把“幸福锁。” ②2